TEL:

锅炉结构设计中普遍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5-11-05 来源:行业资讯

  缝背部能够封焊的部位均应当封焊,不能够封焊的部位应当采用氩弧焊 打底,并且保证焊透; • d) T型接头连接部位焊缝应按NB/T 47013的有关要求做超声检测。

  • 《锅规》 3.7.2.(3)要求:“T形接头连接部位的焊缝厚度不小 于管板(盖板)的壁厚”。

  • 贯流式锅炉采用非插入式结构即坡口开在筒体上时,就非常有可能不 能满足3.7.2.(3)条的规定

  • 1、适合使用的范围 • (1)锅炉型式: • 卧式内燃锅炉、贯流式锅炉、锅壳式余热锅炉 • (2)压力等级: • 锅炉的额定工作所承受的压力超过2.5MPa时不能采用T形接头。 • 特殊用途的贯流式锅炉要求蒸汽压力比较高可能会超过2.5 MPa 。 • 压力较高的余热锅炉,也可能超2.5 Mpa。

  • WNS湿背式、干背式、回燃式锅炉不能采用T形接头的位置 • 湿背式---炉胆和回燃室前管板的连接处 • 干背式---炉胆与后管板的连接处 • 回燃式---炉胆与前管板的连接处

  • 3、采用插入式的结构 • 《锅规》规定:“卧式内燃锅炉锅壳、炉胆的管板与筒体的连接

  下部由于空间限制就很难做到背部封焊(见图8),那就要采用 氩弧焊打底了。而前管板强度计算时,K值的取值与这条支点线 的型式及这条焊缝的探伤比例有关,从GB/T16508.3的表14“系数 K的取值”我们可查到,当支撑型式为坡口型角焊连接并有内部 封焊时取0.37,而当支撑型式为内部无法封焊的单面坡口型角焊 时取0.50(这种结构如氩弧焊打底且100%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可取0.4)。

  a如氩弧焊打底,且100%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K可取0.4;如采用垫板,且100%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K可取0.45。

  • 在设计时经常碰到图纸上仅有单面坡口型角焊焊接接头详图,技 术要求上未注明氩弧焊打底及无损害检验测试的比例,强度计算时选取 的K值是0.4,由于《锅规》规定此处的无损检测比例可以是50%, 工艺及无损检测工作员在确定探伤比例时并不会去看强度计算,造 成UT的比例按50%时强度计算选取的K值是0.4的错误。

  • 2、采用的部位 • 《锅规》3.7.2条1号修改单“工作环境烟温大于600℃并且受烟气

  直接冲刷”的部位不允许采取。 • WNS湿背式、干背式、回燃式锅炉高温且直接受烟气冲刷部位。 • WNS湿背式锅炉的回燃室筒体与回燃室前管板,特别是底部与炉

  胆和回燃室前管板的连接处距离很近,烟温一般都大于600℃。 • WNS湿背式、干背式、回燃式锅炉不能采用T形接头的位置 • (见图3)。

  • (一)T形接头 • T形接头的连接主要用在卧式内燃锅壳式锅炉(见图1)和贯流式

  • T形接头的对接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体问题: • 1、适合使用的范围; • 2、采用的部位; • 3、插入式的结构; • 4、焊缝厚度; • 5、T型接头背部封焊问题; • 6、检查孔圈。

  • 5、T型接头背部封焊问题 • 《锅规》要求:“焊缝背部能够封焊的部位均应封焊,不能封焊

  的部位应采用氩弧焊打底,并且保证焊透”。 • 例如在WNS湿背式锅炉结构中,炉胆与前管板采用T形接头时,

  • 《锅规》3.7.2条规定:对于额定工作所承受的压力不大于2.5MPa的卧式内燃锅炉、 贯流式锅炉和锅壳式余热锅炉,工作环境烟温大于600℃并且受烟气直接 冲刷的部位,不能够使用T形接头,别的部位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受压元 件的连接能够使用T形接头的对接连接但不应采用搭接连接:

  • TSG G1001-2004《锅炉设计文件鉴定管理规则》第三条: • 设计文件鉴定是指锅炉设计中的安全性能是不是满足国家安全技术

  • 锅炉设计文件安全鉴定主要是根据的法规或被法规引用而成为强制 性的标准如下:

  • 一、受压元件之间的焊接连接; • 二、锅筒(壳)、集箱上的管接头; • 三、检查孔; • 四、其他。

  • 例如下图5中:上下集箱外筒体6mm,上下盖板和管板12mm。 • 节点图(见图6)是上下盖板和管板与上下集箱外筒体的焊接节

  焊缝的焊缝厚度(也称喉高,见图7),为满足《锅规》第3条 的要求,需要角焊缝部分的喉高不小于6mm,加上筒体厚6mm才 能满足规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