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哈尔滨第三发电厂成长史

时间:2024-08-14 来源:蒸汽及热水锅炉系列

  哈尔滨第三发电厂(一)一期工程建设哈电网自1958年以来,一直处在缺电状态,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缺电尤为严重。1977-1979年,哈电网拉闸限电42067条次,停电14893小时,少供电量近3亿千瓦时。由于拉闸限电频繁,一些工厂、企业经常处于每周“停三开四”或“停四开三”的生产不正常状态。以1979年为例,需要供电量32.7亿千瓦时,而实际只供25.46亿千瓦时,缺电7.24亿千瓦时,供电量缺口为22%。此外,尚有988户企、事业单位待电投产,而电源能力只能保持25.5亿千瓦时,年缺电9.5亿千瓦时,缺口增至27.14%。为尽快解决哈尔滨地区供、用电间的矛盾,1980年4月,哈电业局向省电力工业局报送了哈三电厂新建工程计划任务书。省电力工业局于6月11日以〔1980〕黑电计字第340号文,给东北电业管理局报送了《新建哈三电厂工程计划任务书》,并抄报电力工业部。计划装机容量80万千瓦,分两期建设,一、二期工程各装机2台国产2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哈三电厂选址与厂区勘测,由省电力设计院承担。省电力设计院,先后在哈市区、呼兰、阿城、双城、宾县等地进行选址。选址首先考虑在松花江以南,但铁路局提出松花江铁路大桥已有50多年历史,不能再增加运输量。经过多次勘测论证比较,厂址推荐在呼兰县兰旗屯以北,松花江北岸西北侧12.5公里处,南靠呼兰河,西临滨绥铁路、哈罗(北)公路,北距呼兰火车站2.5公里,距呼兰县城镇4.5公里,原属呼兰县,后划归哈市道外区境内。电厂地处松嫩平原,从地貌上看处于呼兰河一级阶地上,地形平坦,起伏不大,其高差为0.5-0.8米,地层5米以上属亚粘土层,容许承载力为18-20吨/平方米;5米以下为软塑状亚粘土,容许承载力为12吨/平方米。厂区自然地面标高为124.2米,高于该地百年一遇洪水位120.6米以上。7月26-29日,以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总局副局长逯昆玉、副总工程师罗道坦为首的50多人,在哈召开厂址方案审查会议,会上听取了省电力设计院对选厂址工作的汇报和哈电业局对哈尔滨地区电网缺电情况及“八五”规划的汇报,并踏勘厂址现场。会议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呼兰县兰旗屯厂址,具有电源布局合理、交通方便、铁路专用线短、厂址标高在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上,场地开阔,无居民迁动,便于出线,距负荷中心较近,水源丰富,灰场易于解决,靠近县城方便生活等优点,是一个比较好的电厂厂址。11月8日,国家建委签发了《关于呼兰电厂厂址意见报告的复文》,正式批准同意建设哈三电厂。一期工程占地面积为271.2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区占地60万平方米,生活区26万平方米,灰场128万平方米,铁路34万平方米,其它23.2万平方米。一期工程由东北电力设计院设计;铁路专用线由哈尔滨铁路局设计所设计;公路、航道和通讯等工程,分别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做设计。1981年4月23日,国家计委批准新建哈三电厂,建设规模40万千瓦,按2台20万千瓦机组进行设计,设计中要留有扩建余地。东北电力设计院对建设哈三电厂,进行了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结论认为:建设哈三电厂既能满足哈电网负荷增长的需要,又能改变电源布局不合理和解决煤电倒流的现状,减少东北电网的压力,可在低谷时,向主网供给部分电力;黑龙江省西部电网与东北主网联网后,尚可满足联网后负荷增长的需要。因此,建设哈三电厂,不仅从根本上改变哈尔滨地区长期缺电的局面,尚可补充大庆地区用电之不足,改善地区电压质量,稳定周波,并对促进东北电网与黑龙江省东部电网的联接,加强联网后的电网骨架坚固性,都将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1981年11月6-12日,在呼兰县召开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由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总局主持,国家建委、电力工业部、东北电业管理局、省计委、省建委、省电力工业局、哈市政府、呼兰县政府以及设计、施工、生产、铁路、航路、建行、环保、土地等26个单位170名代表参加。会议听取了东北电力设计院对一期工程设计的汇报,铁路、邮电设计部门对铁路专用线及通讯工程的简要介绍,并踏勘了现场,按专业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基本同意一期工程初设方案。1982年3月6日,国家建委签发了“关于哈三电厂初步设计概算审查意见及审定概算的报告”,正式批准哈三电厂的初步设计。6月,国家计委批准哈三电厂列入建设规划,由黑龙江省政府与电力工业部合资建设,列为黑龙江省重点工程。一期工程装2台20万千瓦机组。主设备是采用哈锅炉厂生产的HG-670/140-11型燃煤锅炉2台(1、2号炉),额定蒸发量670吨/时,蒸汽压力13.74兆帕。单炉膛门型布置,燃用煤粉四角喷燃,重油点火。制粉系统采用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制;汽轮机采用哈汽轮机厂生产的N200-130/535-11型,单轴、三缸、三排汽中间再热冷凝式汽轮机2台(1、2号机),额定功率20万千瓦,主蒸汽压力12.65兆帕;发电机为哈电机厂生产的QFSN-200-2型发电机2台,额定容量235兆伏安,电压15.75千伏。发电机采用定子绕组水内冷,转子绕组氢内冷的冷却方式。主厂房采用外煤仓布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锅炉房围墙结构与锅炉钢架联合布置,主厂房围护结构采用压型彩色钢板,内夹保温材料来紧身封闭。锅炉房跨度48米,高56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汽机室跨度30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机炉之间为除氧间,跨度10.5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主控楼为3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在厂区北侧建贮煤场,容量9.5万吨。输煤系统采用翻车机皮带运送,安装门式堆取料机1台,斗轮卸车机1台。水源:主水源在呼兰河入松花江口下游100米处,建有江岸泵站,内装20Sn-9型给水泵2台,由江岸泵站到厂区内,敷设2条管径630毫米供水管路,各长14.7公里,其中有4公里水泥预应力管,10.7公里钢管,2条输水管路全长29.4公里。正常时泵站开1台给水泵,每小时可向厂区供水2000吨;第二水源是地下水,在厂区内外打10眼深井,担负供水任务,每小时供水量为1000吨。循环水采用闭式循环,建双曲线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冷却水塔2座,高90米,零米直径105米,淋水面积3500平方米。建锅炉烟囱2座,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80米,出口内径6米;锅炉除灰采用水冲灰方式,贮灰场位于厂区东南侧5公里处的水师营村南松花江防洪堤外漫滩上,用人工筑堤围成灰场。一期工程围堤面积为800米×800米方形灰场,贮灰容积310万立方米,年灰渣量36万立方米。由锅炉除灰泵房至灰场间铺设管径377毫米,长6公里管道3条,其中2条为水力除灰管道,另1条为灰水回收管道。由于采用冲灰水回收的办法,解决了对周围地理环境污染和水位不足问题。由呼兰火车站至厂区铺设铁路专用线公里;厂区内铁路线公里。铁路专用线在呼兰火车站与国有铁路联接,铁路线日,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动工初期,土建工程由省火电三公司进行实施工程,后经省电力工业局协调,由省火电一公司接替。安装工程由省火电一公司施工,黑龙江省建筑一公司二处、黑龙江省新建公司、哈尔滨市公路工程处、内蒙古电力建设公司水塔队等13个实施工程单位,参加了工程建设。按国家原计划要求,1号机组1987年末投产发电。为缓和黑龙江省严重缺电的形势,1985年2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召集有关部、委开会,并印发了国阅〔1985〕117号文件,要求哈三电厂一期工程1号机组提前1年于1986年末投产发电。1985年5月,省电力工业局副局长卢钊带领工作组到现场指挥组织施工。8月19日,以省建工局孙岩山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组进驻哈三电厂工地,组织实施工程单位层层签订以保质、保量、保工期为主的承包工程责任状。排出综合施工进度,按日进度抓落实。1986年1月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哈三电厂1号机组1986年末投产发电问题。省长侯捷主持会议,副省长安振东、何首伦、刘仲藜,省顾委主任陈雷出席会议。省建工局副局长孙岩山、省电力工业局副局长卢钊、哈三电厂厂长侯仲理分别汇报了电厂工程建设情况;省物资局、哈尔滨电站成套设备公司领导汇报了物资、设备情况;侯捷、刘仲藜、安振东分别讲了话。决定成立省政府哈三电厂工程总指挥部,任命省计经委顾问王凤歧为总指挥,省电力工业局督导员崔庆旭、省建委副主任刘文俊为副总指挥。会议决定动员全省力量,确保1号机组1986年末投产发电。1月7日,省电力工业局召开局长办公会议,贯彻落实省长办公会议决定,动员全局力量确保哈三电厂1号机组1986年末投产发电。1月10日,哈三电厂现场指挥部成立。由省电力工业局副局长卢钊任指挥,哈三电厂厂长侯仲理、省火电一公司副经理陈清南、省建一公司副经理贺传学任副指挥。会议安排1986年1号机组投产发电的主要控制工期。1月15日,哈三电厂工程总指挥部召开办公会议,批准了现场指挥部安排的1号机组主要控制工期;按省政府提出的1986年末发电的目标,当年共组织5个阶段的工程任务。负责1号机组安装施工的省火电一公司,为确保1号机组年末投产发电,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制,制定了严密的施工网络图,按总指挥部的要求,拟定和实施5个阶段的实施工程的方案。第一阶段:由1986年1月15日-2月10日,6家实施工程单位冒风雪战严寒,主要抢1号汽机基础、单控安装、水源和贮煤仓浇注等12项工程。第一阶段按预定工期完成了任务。第二阶段:2月15日-4月末,主要抢土建和锅炉设备吊装。4月22日,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姚振炎等4人来厂视察,听取了卢钊的汇报,视察了工地,对第一、二阶段工程进度表示满意,要求加快建设步伐,提前1年发电。4月30日,1号机台板就位,主要控制工期如期完成。第三阶段:5月1日-8月20日,汽轮机扣盖、锅炉进行水压试验和厂用电受电3个主要控制项目提前完成。第四阶段:8月25日-11月15日,主要抢锅炉点火,辅机试运和1号机空载运行。在此期间,由11个工程负责人与哈三电厂工程总指挥部签订了保质、保量、保年末投产发电的“军令状”。10月30日,副省长安振东来厂工作4天,协调工程进度,督促机炉试运工作。哈三电厂党委召开会议,做出“紧急行动起来,艰苦奋战60天,确保年末发电”的决议,动员全厂职工全力以赴,配合实施工程单位,坚决完成1号机组年末发电的任务。10月末,1号机组安装结束。11月1日,1号炉点火。第五阶段:11月20日-12月末,主要抢1号机组试运、验收和投产发电。在紧张施工阶段中,省火电一公司工会,组织并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立功竞赛活动,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1986年施工期间全体职工未休1天假,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有20多对已定婚期的青年,推迟了婚期,提出机组不发电不结婚。副经理兼总工程师陈清南,虽年近花甲仍带病坚持在现场指挥。全国先进班组--汽机本体班在班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罗维勋的带领下,工作精益求精,严把质量关,为抢工期,他们支起蓬布挡风沙,打破常规在室外研磨汽机台板,加快了安装进度。在施工高峰人力不足时,东电一公司、省火电二、三公司、省送变电工程公司都先后派来支援队伍。在施工高峰时有30支施工队伍,8000人参加建设。1986年12月3日,1号炉正式点火启动,1号机开始冲动。当日19时,汽轮机达到3000转/分,整体启动定速后,汽轮机各轴瓦震动合格,1号机做空载试运。12月4日,1号机组整套启动。12月15日,1号机组进行试运。至12月18日,完成72小时试运后停机。12月19日,1号机组投产并网发电。在现场举行1号机组投产发电剪彩仪式,省委书记孙维本,省人大主任李剑白,省长侯捷,副省长安振东、刘仲藜,市长宫本言等参加了典礼。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姚振炎发来电报,对1号机组提前1年投产发电,表示热烈祝贺。1号机组经验收委员会组织验收合格,机组优良级率为93.9%。12月29日,1号机组移交生产正式并网发电。在此期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省级干部专程来工地视察工作达30多人次,安振东副省长先后21次到现场视察、办公,及时解决工程中一些难题;省、市各相关的单位都积极支援电厂建设,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建设者们的干劲,取得了优质、高效、快速施工的好成绩,使1号机组提前1年投产发电,缓解了哈尔滨地区缺电局面,为国家多创产值达30亿元。开创了在高寒地区优质快速建设电站的新记录,在黑龙江省电站建设史上,安装1台2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从主厂房破土动工到并网发电,最快施工速度为42个月,而1号机组用了30个月,创造了电力建设史上优质快速的新纪录。1987年3月15日,2号机组安装开始。11月5日,2号炉点火。11月6日,2号机进行油循环。11月18日,2号机组进行72小时试运。12月20日,2号机组投产并网发电。经验收,优良级率为93%,正式移交生产。至此,一期工程结束,全厂装机总容量40万千瓦。一期工程实际总投资为46896.6万元,每千瓦造价1172元。工程建设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工程。(二)二期扩建工程1983年9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来黑龙江省视察时,视察了哈三电厂,并听取了电厂筹建处主任张俊尤关于电厂建设的汇报,建议将原计划最终装机容量80万千瓦增至160万千瓦。一期工程安装2台国产20万千瓦机组;二期工程安装2台国产60万千瓦机组,并要求积极开展可行性研究,报水利电力部审批。11月,水利电力部确定了哈三电厂二期扩建装机60万千瓦2台的建设规模。1984年,东北电力设计院对哈三电厂二期工程做了可行性研究。并于1985年2月提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5月,水利电力部批复了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1986年5月3日,水利电力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行文,以《关于合资建设哈尔滨第三发电厂二期工程的报告》报国家计委。10月,国家计委以《关于哈尔滨第三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的复函》,同意水利电力部和黑龙江省合资建设哈三电厂二期工程,扩建2台国产60万千瓦机组的建设项目。1987年6月,经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北京德胜咨询公司、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水利电力部计划司、成套设备局以及东北电业管理局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对二期工程建设规模进行了评估。结论认为:哈三电厂二期工程建设2台60万千瓦机组是可行的。经过评估后,东北电力设计院对二期工程进行设计。12月,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主持召开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审核会,能源部计划司、生产司、基建司、科技司、成套设备局、东北电业管理局、东北电力设计院、省电力工业局、哈电站成套设备公司等13个单位参加。会议通过了初设方案。1988年5月,能源部批复了哈三电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二期工程装2台60万千瓦机组。锅炉采用哈锅炉厂制造的HG-2008/186-M型燃煤锅炉2台(3、4号炉),蒸发量2008吨/时,汽压18.2兆帕,汽温540摄氏度;汽轮机采用哈汽轮机厂制造的N600-16.7/537/537-1型,单轴、四缸、四排汽、中间再热冷凝式汽轮机2台(3、4号机),额定功率60万千瓦,汽压16.67兆帕,汽温537摄氏度,转数3000转/分;发电机采用哈电机厂制造的QFSN-600-2型发电机2台,额定容量60万千瓦,周波50,电压20千伏。主厂房与一期主厂房扩建端相隔130米,纵向长201.2米,横向宽123.9米。主厂房建筑总面积45000平方米,其中锅炉房15000平方米,煤仓间2000平方米,除氧间2000平方米,汽轮机室26000平方米。建双曲线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冷却水塔2座,塔高130米,底部直径105米,淋水面积7213平方米。输煤栈桥由两炉中间进入煤仓间,输煤皮带系双路出力1100吨/时,建3、4号贮煤场,总贮煤量为37万吨,可供160万千瓦机组燃用20天。日进煤车400辆左右,贮煤场备有2台推取料机,推1000吨/时,取1500吨/时。另备有翻车机2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烟囱2座,高210米,出口内径7米,供3、4号锅炉用。除灰采用水力除灰,由3、4号锅炉出灰泵房至灰场,铺设管径377×10毫米水冲灰管道3条,各长14公里,在灰场设回水泵,回收水量每小时400立方米。在原灰场下游处扩建贮灰场,总面积192万平方米,使灰场总容积达1000万立方米,年灰渣排出量约104.65万吨,可贮灰10年。铁路专用线公里处,将导车线月,国家计委发文,将哈三电厂二期工程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二期工程占地面积266.9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区占地32.2万平方米,生活区13.1万平方米,铁路7.2万平方米,灰场180.6万平方米,其它33.8万平方米。二期工程总投资概算为16.24亿元,由能源部和黑龙江省政府各投资50%合资建设。二期工程全部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实施工程单位。主厂房土建、机组设施安装和输煤系统土建部分,由省火电三公司和黑龙江省新建建筑公司承建;其他工程项目施工分别由哈尔滨市公路工程处、省火电二公司、吉林电力管道工程公司、东北电力局烟塔公司、哈尔滨铁路工程处等10几家实施工程单位承建。1990年10月6日,二期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能源部总工程师秦中一参加了开工典礼,能源部部长黄毅诚给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省电力工业局发来了贺电。至此,哈三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全面铺开。至1990年末,第一台60万千瓦机组的主厂房零米以下工程基本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新装2台60万千瓦机组,计划于1993年和1995年投产发电。届时全厂装机总容量达160万千瓦,将成为全国大型火电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