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河 “绿电”送暖——走访清洁供热中的古交电厂
时间:2024-05-25 来源:蒸汽及热水锅炉系列
带着泥土芬芳,触摸发展脉动。新春佳节马上就要来临,在春节期间,主流媒体新闻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当中,慢慢地加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发掘最鲜活的素材,发现最美好的细节,讲好新时代的“太原故事”,是我们光荣的职责和使命。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将通过微观视角呈现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最新脉动,描画生产一线、发展前沿、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我市各领域的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新成效报道出来,让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汇聚成昂扬奋发的前行力量。
1月22日一大早,一夜的大风把天空吹得湛蓝,但寒风刺骨、气温骤降。蓝天白云下,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古交电厂的主厂房、冷却塔、钢结构锅炉高高耸立,与不远处蜿蜒于山间的巨型热力管道遥遥相望。这条管道跨越汾河、横穿桥梁、穿山岭钻隧道,全长达70余公里,但全程温降不超过1℃;在开创大规模电厂余热利用和远距离输热之先河的同时,更保障着太原市三分之一区域老百姓的凛冬温暖。
古交电厂,位于古交市屯兰街办木瓜会村,极端的低温天气让厂房内显得更为火热忙碌。6台机组火力全开、高速运转,2名运行人员仔细巡查机组管道、阀组等设备的运作情况。“这个供热季,厂单日供热量达23.2587万吉焦,创造了单日供热历史最高值,较同期增长了3.2%。”古交电厂副总经理成盛介绍。
集控室内,各项温度、压力数据保持平稳,值班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紧盯显示屏,时刻观察机组各项参数变化,实时监测供热管网供水、回水温度和压力、流量等数据,根据机组负荷及时准确调整背压、抽汽流量,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一次次的巡检监视,一遍遍的参数调整,都是生产运行人员沉甸甸的责任。截至目前,供热系统运行稳定,供水温度达114℃以上,供水流量大于13000吨/小时,为太原市民持续输送着稳定的汩汩暖流。
古交电厂太古供热项目,承担着太原市河西片区、古交市和古交矿区的供热任务,是目前世界上已投运顶级规模的长输供热工程。在承担繁重发电供暖任务的同时,古交电厂还是北方地区低碳清洁供热的样板,电厂以回收生产中的乏汽余热为热源,敷设4根直径1.4米的供热管线,直抵太原市区。
穿着轻便家居服,舒服地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数九寒天,万柏林区玉门花园小区居民李倩宅在室温23℃的家中,悠闲地享受着午后时光,全然感受不到室外-18℃的寒意,这冬日里的温暖受益于38公里外的古交电厂。
早在2023年10月,古交电厂就未雨绸缪,有序启动采暖季供热预案。入冬以后,该厂逐渐完备调度和应急保障机制,系统性开展设备巡检、预防性维修、冬季“三防”专项检查,逐步的提升设备抗寒能力,实现机组应开尽开、应发尽发、应供尽供。
建设绿色电厂,既“塑形”又“铸魂”。古交电厂发电管理部部长刘泽军对电厂的绿色供暖很是自豪:“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企业,落实环保要求是公司发展的最大责任。供暖管道输送的热量可供我市8300多万平方米面积采暖,替代了321台分散燃煤采暖锅炉。电厂所用燃料是周边矿厂的洗中煤和煤矸石,利用这些固废循环使用,实现供热供电,并改善空气质量。去年,煤电机组通过节能减碳‘三改联动’,采用泵阀联控的方式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的全网平衡调节,每年节约标煤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6.8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3.3万吨、粉尘2.9万吨。”
“家里温度怎么样?温度稳定不稳定?”每隔一段时间,古交电厂的工作人员就会到周边小区走访,调查询问供热质量。服务用户无时限,从早到晚,古交电厂技术人员轮值在一线,重视站房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科学调整设备正常运行参数,及时给设备查病、验伤,解决用户反馈的问题。此外,电厂还压实管理责任,各级管理人员24小时开机,生产人员24小时轮班在岗。“我们会重视气温变化,及时与供热公司沟通协调,确保供水温度、流量参数正常。”刘泽军说。
入夜,一节满载煤炭的火车车皮沿轨道驶入古交电厂封闭式储煤库。伴随着挖掘机、铲车的轰鸣作业,65吨煤炭顺利卸载。放眼储煤库,过冬送暖的“口粮”已备得满满当当。这个供暖季,古交电厂会继续开足马力、清洁生产,守护万家灯火,送暖到家。记者 张秀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