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川仪股份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2024-08-25 来源:燃气导热油炉系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是仪器仪表制造业的细分行业,也属于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分类(2018)》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智能测控装备制造类。本行业跨高端装备和电子信息两大领域,以控制科学及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为基础,融合机械学、物理学、化学、光学以及电力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等技术。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包含感知测量类现场仪表、在线分析仪器、控制执行类仪表和控制管理系统、控制装置等,主要在工业产品制造或工艺流程中,对材料或产品的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变量进行连续自动测量和控制,大范围的应用于石油化学工业、冶金、电力、轻工建材、市政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是制造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基础。

  我国是全球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的重点市场,目前产业集中度较低。美、欧、日等有名的公司布局中国市场较早,拥有品牌、技术、产品等整体优势,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主要份额。国内本行业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的奋起直追,在竞争中崛起了一批代表性企业,在各自领域积累了较为深厚的技术、制造和应用储备,竞争力持续提升,且在本地化制造与服务、市场快速响应机制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成为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中坚力量。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细分产品门类和应用领域众多,行业内形成了综合型和专项型两大类别的生产企业,综合型企业相比专项型企业,产品品种类型齐备、技术覆盖面广、工程成套及复合应用能力强,在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发展和探索构建解决方案方面更具优势。

  在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背景下,本行业发展前途长期向好,但当前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总体有效需求不足,国外有名的公司调整战略布局,向国内更多的市场领域渗透;国内部分专项型企业完善产品布局,逐步向综合型企业转型;新的参与者涌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仪器仪表制造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实现营业收入4698.9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总利润447.4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本行业市场需求与下游产业的产能扩张,设备升级换代,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等因素密切相关。当前,中国工业发展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变化、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波动、市场面临的复杂因素等对行业经济效益带来不利影响,但长远来看,市场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需求将持续攀升,驱动行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体现为:

  (1)国家全力支持本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仪器仪表向高水平发展,为仪器仪表行业指明发展趋势,带来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也为行业内公司可以提供了优良的生产经营环境。2024年1月,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提出“推广应用100款以上数字化装备、智能仪器仪表、工业软件等优秀产品,培育10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优秀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国家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的支持,对中国工业自动化仪表行业的高水平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制造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催生更多市场需求。习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驱动石油化学工业、冶金、电力、新能源等下游领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下半年以来,相关指导文件和落地实施文件相继出台,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等,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等,均表明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期,石油化学工业、冶金、电力等行业其蕴含的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换代、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等需求都将为本行业拓宽发展空间。

  (3)设备更新政策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强调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推动数字控制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委分别发布文件加强对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同时各省市陆续出台更加细化的方案和召开相关供需对接会。在此背景下,下游大型石油化学工业、冶金、电力等企业将迎来关键设备优化升级期,将更新一批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逐步扩大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行业的市场需求。

  (4)核电、化工新材料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来新的增量空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在新形势下的基本能源政策,发展核电是必由之路。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预计“2060年电力系统要实现碳中和,核电发电量应接近20%”。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合理布局和平稳建设节奏”“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近年来,我国多个核电新项目的陆续获批建设也标志着核电新项目建设核准批复进入常态化。化工材料是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也是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之一。2024年7月,工信部等九部门发布《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强调要全力发展精细化工作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也制订了一批地方性化工新材料行业指导意见、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推动化工新材料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今年以来,陕西、辽宁、广东、湖南等地多个百亿级化工新材料项目开工,带来新的市场需求。

  (5)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驱动行业向高水平发展。当前大国竞争博弈日趋激烈深刻改变我们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外部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在此背景下,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对推动我们国家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一国家战略任务;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作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任务之一。未来,随着我们国家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下业重点项目、关键领域对国产化中高端仪器仪表的需求将不断攀升。具有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行业内企业将更好把握国家政策导向,集中优质资源,快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推动行业技术取得更多新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属宏观经济正相关行业,宏观经济及下游强周期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将相应影响本行业。但本行业产品品种类型众多、应用领域广阔,下游各领域除新建重点项目等资本开支外,“以新换旧”“以大换小”的产能置换升级、工艺改造、检修维护、备品备件等都对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有持续稳定的需求。特别是对于综合型企业而言,丰富的产品品种、广泛的服务能力,为及时作出调整优化市场结构、用户结构,应对经济周期和下业波动冲击,提供了较好的回旋空间。

  公司是国内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的领先企业,长期以来,公司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经过持续对标赶超、提档升级,主流产品技术性能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加快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引领我国自动化仪表技术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川仪”品牌在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是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包括智能执行机构、智能变送器、智能调节阀、智能流量仪表、温度仪表、物位仪表、控制设备及装置、分析仪器等各大类单项产品以及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除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外,公司还开展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进出口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出现重大变化,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业务营业收入占比89%,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业务营业收入占比10%。

  公司是综合型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研发制造企业,产品覆盖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各大品类,包括过程检验测试仪表、控制阀、分析仪器、控制管理系统及装置等单项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并具备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能力,可为工业客户提供相关这类的产品和自动化解决方案。

  公司生产物资采购具有规格品种繁多、批量小等特点。物资采购实行预算管理,以订单为依据,结合现有库存制订采购计划。对主要生产物资采购设立集中统一的采购中心,实行两级价格监督机制,并根据销售订单对库存量实行实时监控,尽可能降低库存。主要分/子公司已实施生产系统ERP,其采购数据根据销售订单和库存量计算,同时应对供应链情况变化,适时调整安全库存配置。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产品生产具有离散制造业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特点,产品生产由各生产单位按工艺专业化、流程专业化组织完成,公司对各单位的生产管理实行统筹管理、分类指导,控制和监督全年生产计划的完成。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精益制造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有先进的工业自动化仪表综合制造基地以及行业领先的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能力,并构建了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持续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提升产品品质。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品种规格多、专业性强、技术上的含金量和定制生产程度高,为建立并逐渐完备快速、高效的市场反应机制,更好实现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企业主要采用直销模式,构建了区域销售和产品营销售卖相结合的营销体系,在全国建有八个销售大区,营销服务网络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重点客户区域,营销中心、销售大区和各产品单位协同配合,持续加强售前、售中、售后一体化营销服务能力建设。

  公司依托综合型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研发制造企业的优势,针对石油化学工业、冶金、电力、市政公用及环保、轻工建材、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等下游客户在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需求,不断的提高基于设计优化、设备选型搭配、产品供货和安装调试、维护等技术服务的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能力,并通过开展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带动单项产品营销售卖。在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的产品组合中,除需要公司自产单项产品外,还需外购部分其他装置。

  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中复合材料基本的产品包括金属复合材料、精密合金材料、贵金属材料等,具有定制化特征,以直销为主,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仪器仪表、新能源和医疗分析仪器等领域;电子器件主要产品有人工晶体精密元器件,陶瓷、碳化硅等硬脆材料精密元件,仪表部件等,具有定制化特征,直销和渠道销售相结合,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主要使用在于医疗器械、科学仪器、精密测量仪表、高压水射流、航空仪表、船用仪表、自动化仪表等领域;进出口业务包括进出口代理、进出口自营等。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年度经营计划,全力拓市场、促创新、抓生产、强管理、降成本、增效益,实现整体业绩稳步增长,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4,437.34万元,同比增长4.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46.40万元,同比增长2.70%;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34.26万元,同比增长5.60%。

  报告期内,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部分下游市场需求呈现减弱态势,工业自动化仪表市场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公司克服部分市场需求不振、行业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全力开发存量、增量市场,深入挖掘市场机会,新增订货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国内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核电等下游市场及海外市场新签订单实现增长。

  一是深耕细作拓展市场。石油化工市场:公司聚焦石油化工产业重大新增项目、升级改造项目和备品备件需求,集中资源抢抓大项目,多方发力提升中标率,同时大力开拓石油天然气、医药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市场,先后承接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万华化学600309)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舟山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装备制造市场:把握装备制造业高速发展战略机遇期,积极挖掘电子电器、设备制造、船舶等细分市场需求,装备制造业新签订单实现较快增长。核电市场:加快推进核电产品研发和取证工作,强化核电订单全过程管控,持续加深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003816)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核电业绩稳步提升。海外市场:不断深化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大型工程公司的项目合作,积极开拓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海外市场;加大区域性合作伙伴及渠道商的开发,完善海外目标市场产品认证,增强相关人力、技术资源配置等,不断夯实海外市场开拓基础,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场新签订单同比增长86%。

  二是持续发力市场营销。报告期,公司参加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控制技术高峰论坛、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中国工业设备智能运维技术大会等14场海内外展会、高峰论坛,组织重点市场区域大型技术交流7场次,专项产品技术交流活动近1200场次,加大行业交流和品牌推广力度,培植价值客户,助力市场开拓。持续强化市场项目信息收集和项目过程管理,实施精准营销策略,不断提高市场参与;深入推进针对重点客户的“揭榜挂帅”竞标机制,充分激发销售队伍活力;加强方案营销、技术营销能力建设,加快向产品+解决方案的组合型服务模式转型。

  报告期,公司围绕战略目标,将系统性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相结合,加大研发投入,聚集创新资源,扎实推进各产品单元攻关任务。

  一是巩固主力产品竞争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主力产品提档升级和系列化工作,智能压力变送器开展核心部件减重降本和国产化替代、电子远传优化设计、耐辐照指标提升等,不断增强产品稳定性,满足核电等市场开拓需要。科氏质量流量计实现中小口径系列试制和试生产,达到批量供货能力。智能执行机构加快补齐细分品种缺项,持续推进船用双驱动电动执行机构、深海电动执行机构、气液联动执行机构、精密调节型电液执行机构等产品研发进展和产业化进程。过程分析系统成套产品完成“双碳”认证,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烟气(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通过环保认证,满足环境治理与保护等市场需求。

  二是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围绕石油化工、核电等市场领域需求,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产品项目攻关和产业化。低温球阀、海水蝶阀经过技术工艺攻关,首次批量应用于LNG接收站;低噪音球阀研制成功并实现批量供货,在独山子石化实现国产化应用。核电汽机旁路调节阀通过高温高压蒸汽试验并顺利交付核电工程项目;1E级压力和差压变送器攻克了耐辐照耐高温高可靠电路设计、传感器膜座高真空烧结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0.25级精度样机并通过鉴定试验;加快推进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1E级压力和差压变送器等民核取证工作,为批量投运奠定基础;切实加速CAP1400高精度主给水超声波流量计、铅铋流量计、核级静压式液位计、稳压器电加热器、核电氢氧分析器等产品研发进程,增强核电领域竞争优势。

  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2.64亿元,同比增长4.67%,占营业收入7.05%,实施国家级、省部(直辖市)级科技项目24项,完成“1E级压力和差压变送器研制”“高动态过程仪表及其原位校准技术”“仪器仪表智能运维及性能测试平台”等4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验收。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4项,新获授权专利92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软件著作权37件,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023件(其中发明专利342件),软件著作权305件。

  一是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报告期,公司紧扣“抓生产、提质量、促发展、保安全”中心任务,扩展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创新示范智能工厂建设成果,新增2条智能生产线。围绕“四域一基础”(管理域、研发域、生产域、营销域、基础设施域),开展两化融合项目建设工作,全面提升“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经营管理一体化、营销服务敏捷化、基础设施集约化”的数字化能力,加快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升级。

  二是深挖降本增效潜能。从设计、采购、生产、工艺等各环节开展全员降本增效活动,深化全流程精益制造,完善产销协同机制,合理优化生产流程,持续改进工艺技术,强化生产现场5S管理,加强质量管控,不断提质降损增效;深化供应链建设管理,积极开发优质供应商,持续开展关键生产物资多供方建设,确保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并不断压降采购成本;锚定全年经营目标,动态加强预算管理,持续强化存货和应收账款源头管理,积极开展全员降本、降费、提质、提效,努力提升公司管理质量和效益。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启动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牢牢守住发展红线底线,上半年安全环保整体稳定运行。

  一是深化改革提价值。按照“止损、瘦身、提质、增效”思路,加速推进改革攻坚任务,加快止损治亏、盘活存量资产、清除风险隐患等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增速提劲;持续分解落实科改行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高质量发展行动等综合型改革重点任务,以高质量指标体系引导价值创造,以“十大专项行动”提升治理水平和产业能级。上半年,公司在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专项考核中,获评“科改行动”标杆企业;在市国资委2023年度“科改专项行动”评估结果中,再获“优秀”评级。常态化推进“三能机制”建设,以更大力度推进“竞争上岗、能进能出”;做深做实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改革,强化市场化用工,优化绩效考核,增强干事创业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实行多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留用机制,上半年引进各类人员140余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近50%。

  二是优化治理促合规。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建和业务融合共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结合最新监管政策,完善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回购行为、健全常态化分红机制。加强“三会”建设及规范运作,发挥各治理主体功能;组织开展董监高内培外训、参加行业展会,多渠道传递最新监管要求、行业动态等,持续提升董监高规范意识和履职能力。积极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及配套政策,深入推进合规管理,持续提升信披质量,强化与资本市场的双向沟通;制定《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未来三年(2024年-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注重投资者回报,规范自身和相关方行为,切实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三、风险因素

  公司的下游领域包括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轻工建材等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周期及市场经济宏观景气度呈现正相关性。当前我国仍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关键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部分下业面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及预期、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盈利水平下滑等问题。同时,国际政经环境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若持续周期较长或经济进一步疲软,可能导致下游客户新建项目减少,市场需求萎缩等,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部分海外项目也将存在进度延缓、成本上升、结算延迟及其他执行风险,海外市场的开拓也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及海外市场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化解或降低风险。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但本行业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业,面临着国际、国内充分的市场竞争。当前,技术成熟、经验丰富且进入中国市场较早的外资品牌加速调整策略,不断扩大市场覆盖的深度和广度;部分国内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加速多元化产品布局,同时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更多新的竞争者加入,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不断强化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全员降本增效活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下游应用行业向着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速推进,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也发展迅速,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周期进一步缩短,对公司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经过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和长期积累,在部分产品领域形成先发优势,若未来公司不能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在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上未能抢下“先手棋”,将可能削弱公司的技术竞争优势。此外,布局新产品、新技术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但新产品、新技术的产业化与市场化具有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面临研发投入与产出不及预期,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公司将继续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培养高水平研发人才,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新技术储备,并不断提升现有产品可靠性、稳定性以及适应特殊工况、特殊应用条件的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公司通过募投项目建设、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等措施,主力产品产能明显提升,但公司部分产品定制化程度较高,随着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产能仍需进一步提升。目前,公司正加快推进仪器仪表基地蔡家三期、主力产品智能生产线优化以及智能工厂等重点项目以扩大产能,但受工程建设、设备采购尤其是部分重大、进口设备采购周期影响,可能导致项目延缓,进而增加公司的营业成本以及在生产组织、质量控制、人员管理、准时交货等方面的困难。此外,前述项目建成投产后,固定资产折旧增加,若未来下游主要市场出现重大需求变动或公司的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将给公司产能消化造成较大影响。为此,公司结合市场变化择机实施或调整扩产步伐。同时不断加强市场开拓,为新增产能消化做好充分准备。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有色稀贵金属材料等,上述原材料的价格及部分特殊应用材料、芯片的供应受国际环境、大宗商品价格、环保、市场供需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若上述原材料价格发生较动或部分进口元器件供货周期大幅延长或无法稳定供货,将对公司采购成本、生产交付等造成较大影响。为此,公司将持续跟踪上游原材料价格及市场变动情况,建立多元化供应、保持合理储备、提升议价能力、推进精细化管理等,保障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随着公司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应收账款余额相应增加,截止2024年6月末,应收账款、合同资产账面价值合计201,216.72万元,占流动资产和总资产的比分别为30.21%和24.18%。若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将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资金占用及流动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客户情况,持续推进应收账款PDCA闭环管理,加强客户信用评审、标前评审、合同评审、赊销额核定等工作,细化合同关键节点的收款管理;加大应收账款分析力度,防范和控制应收账款风险。

  2024年半年度,公司投资收益9,263.47万元,占本期营业利润的23.04%,其中来自横河川仪的经常性投资收益8,558.49万元。该公司产品的核心部件从日本横河电机进口,购买日元及美元外汇时,均采用即期价格,存在业绩随日元和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投资收益。此外,该公司产品技术及主要部件来源于日本横河电机,受全球供应链短缺的影响,可能存在主要部件供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风险。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综合型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研发制造企业,产品谱系完备、配置规格齐全、技术优势领先、业务多维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自动化解决方案为主体、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协同发展的业务架构,建有完整的工业测量与控制产品体系,覆盖温度仪表、压力仪表、流量仪表、物位仪表、在线分析仪器、控制阀、控制系统等基本的产品门类,具备为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新能源等行业提供单项产品销售和多产品组合解决方案的能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公司不断深化技术、产品、服务布局,构建了涵盖“管、网、端”三个层次的工业物联网技术产品架构,帮助客户实现智能化生产与运营,并依托坚实的产品和技术基础,持续推出智慧安全、智慧水务等系列工业智能解决方案。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及创新,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直辖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户、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1户。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公司打造了从首席科学家到技术带头人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成行业领先的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多层次技术创新平台,积极与国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近年来,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部市级科研项目百余项;通过自主研发和项目实践,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体系,开发、掌握多项核心技术与核心生产工艺,主导产品技术性能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激光分析仪、磁浮子液位计等30余项产品在石油化学工业、冶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实现替代进口,超低温蝶阀、PDS高频球阀等20余项产品实现首台套应用,核级执行机构、永磁式钠流量计、汽机旁路调节阀等10余项产品在核电领域填补国内空白。报告期内,新获授权专利92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软件著作权37件,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025件(其中发明专利342件),软件著作权305件。

  公司紧扣数字时代发展趋势,在行业内率先推行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水平行业领先。积极响应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数智川仪进阶行动,不断扩展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创新示范智能工厂建设成果,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升级改造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打造现代化生产组织架构和精细、柔性、智能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促进公司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经营管理一体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协同生态化,切实增强“小批量、多品种”快速交付能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公司先后获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中国智能制造TOP100、重庆十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多项荣誉。报告期内,公司新增2条智能生产线条智能生产线个重庆市创新示范智能工厂,智能现场仪表创新示范智能工厂完成主体建设。

  公司深耕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近60年,打造了布局广阔的营销服务网络,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型城市和重点客户群体,逾千名销售及服务工程师深耕市场一线保障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客户对接服务能力。公司秉承“川仪在用户身边,用户在川仪心中”的服务宗旨,着力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开发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优质、高效服务,积累了石油化学工业、冶金、电力、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并不断强化市场覆盖,为公司业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公司的产品质量可靠、交付进度可控、服务高效优质,多次受到客户赞誉,先后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宝武、中国化学601117)、万华化学、中冶赛迪等客户授予的“石化行业百佳供应商”“优秀供应链合作伙伴”“金牌战略供应商”等褒奖。

  公司属于技术、智力密集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是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目前公司拥有一支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的核心管理团队,以及专业高效、开拓创新、团结进取的业务骨干队伍,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着经营发展目标,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柔性引进行业专家,积聚“高精尖缺”优秀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根基。持续完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保证各类人才晋升通道畅通;贯彻“学习型”组织理念,广泛开展各层级人才培训,全方面提升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持续强化“三能机制”建设,实施全级次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与考核,推行骨干员工股权激励,构建了多维度的中长期激励体系,有效实现了公司与员工利益和风险绑定,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报告期内,公司新进员工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近50%;公司荣获“重庆五一劳动奖状”,一批优秀人才获“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技能大师”“巴渝青年技能之星”等称号。

  超算云服务龙头迎行业春风获上调评级,最新机构青睐股曝光,11股有望翻倍上涨

  最新!苹果爆料,9月将有新款发布,A股产业链提前异动!北京5G-A正式商用,三大电信巨头获机构扎堆关注

  已有14家主力机构披露2024-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4654.77万股,占流通A股11.90%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5.93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觉得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限售解禁:解禁170.1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33%,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65.1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32%,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65.1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32%,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